传统白光成像缺乏疾病特异性的光学特征,无法定位和可视化癌前病变。随着对提高病变组织识别率的需求增大,技术探索也 在不断进行中。窄带成像方法、激光共聚焦成像方法、自体荧光成像和光学分子成像等技术陆续涌现,其中最为普遍应用的方 式是通过注射外源染料的光学分子成像技术。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使用荧光标记物与生物体内的小分子、蛋白质或者抗体等结合, 借助这些荧光标记物进行诊断。在激发光的激发下,标记的肿瘤细胞等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图像呈现出高对比,医生可以观察 肿瘤大小、轮廓等信息,从而监测肿瘤的生长、位置转移等状态。
荧光探针是荧光成像技术的重要载体,主要由目标底物的识别基团和荧光染料两部分构成。在目标物的作用下,识别基团从探 针分子上脱落,从而裸露出荧光团进而发挥成像的作用。在目前研究中,花菁染料是最为广泛用于探针设计的有机荧光染料, 最具代表的是获得FDA批准临床应用的吲哚菁绿。
荧光内窥镜技术可有效克服白光内窥镜下观察、手术操作的局限性,从而清晰定位组织边界,使医生能够对病灶组织进行精准 切除并减少对其他器官组织的伤害。因此,目前已上市的荧光内窥镜产品主要涵盖消化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泌尿科及妇 科等需频繁进行组织切除,追踪定位等术式的科室。但对于齿科、耳鼻喉科等对显影及实时成像要求较低的科室,白光内窥镜 依然保持广泛的应用。
应用场景1:胆管成像
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在术中快速显影,成功率高,不需要胆道插管和x光检查。能够较好地替代当 前的金标准IOC(术中胆道造影)来检查胆道系统。 荧光成像技术还可以实现血管显影,有利于在腹腔镜手术中辨别血管的解剖结构,从而减少血管 损伤。
应用场景2:肿瘤定位
在肝肿瘤切除术中,荧光腹腔镜为准确发现小肿瘤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术中影像学探测方法。 荧光腹腔镜技术为外科手术提供实时导航,且在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方面,比常规腹腔镜更灵敏。
应用场景3:子宫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
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前哨淋巴结的定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从胃原发肿瘤 到淋巴结的引流,可有效检测前哨淋巴结,利于进行淋巴结活检。 其中,注射荧光染料ICG(吲哚菁绿)来进行荧光成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前哨淋巴结的状态。这 将有利于医生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病理分析来判断是否需要切除该淋巴结系统。
应用场景4:肝脏显影
在肝段显影手术中,可将ICG注射进入外周静脉或门静脉,进行阳性或阴性染(正显影或负显 影),使目标肝区或肝段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实现肝实质的三维染色。 优点包括:1)肝段表面边界清晰,在肝实质分离过程中可连续显影边界;2)显影持续时间长 (>3小时);3)即刻显影,ICG注射约一分钟后即可荧光显影。